您好,欢迎来到安徽开放大学 - 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13:54:48

教育动态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教育动态

歙县“老有所学”四处发力, 让乡村变得更和美

发布时间:2024-03-12 09:42:03 阅读:584 来源: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


近年来,歙县各项民生实事蓬勃开展,扎实有效,真正做到了顺民意,暖民心。其中“老有所学”四处发力,送政策,送文化,送技术,送温暖,让乡村不断焕发勃勃生机,变得更和美。

政策宣传上发力。全县认真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办好老年学校。不仅关注老年学校有形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旗帜和平台作用,而且关注老年人角色转化,将老年学校办成没有屋顶和围墙的社会学校。全县老年学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创新“老有所学+”工作模式,走村入户,走向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通过“大手拉小手”等形式与途径,营造了浓厚的政策宣传氛围

2023年,全县老年学校围绕国家“双减”、医疗、养老养、养殖种植等惠民政策主题,发出宣传传单3万余份,悬挂横幅660条,开展活动892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政府温暖,看到未来美好希望,而且增加了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增添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干劲。

文化振兴上发力。全县注重非遗教育传承,文旅强县。各老年学校将挖掘、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做大做强和美乡村建设品牌特色作为“老有所学”的重中之重,进行发力。

全县老年学校充分发挥退教协、美协书协等协会作用,集聚各类非遗人才,有效补充“老有所学”师资。其中专于书画、剪纸、版画等艺术、善于徽雕、古建筑艺术、精于歌舞、表演艺术的专兼职老师就达2000余名。学校不仅开设书画、乐器、歌舞等非遗教育班,而且建设璜田徽剧、卖花渔村徽派盆景、狮石红色教育、四月乡村等老年人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对地方非遗文化进行了积极传承与发扬。在“老有所学”民生实事的积极推进下,歙县上丰徽州贡梨节、柿子节,溪头大谷运滴水香节、汪满田鱼灯节,瞻祺鱼灯、杞梓里英坑山核桃节、许村的大刀舞,三阳的“叠罗汉”等非遗文化纷纷走出乡村,走向更大的舞台,不仅集聚人气,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展示我县徽文化无限魅力,而且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展示了我县老年人靓丽风采。

社会治理上发力。全县“老有所学”民生实事的深入推进,不仅加强老年人之间的沟通,拉近了距离,而且化解不少矛盾,密切了党群关系。许多老年人通过政策的宣传、活动的参与,解开了多年存在心里的误会与疙瘩。因为老年学校的建立,社会治理体系也不断改进与完善。全县老年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和临时党支部作用,及时了解老年人需求和诉求,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政策落实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校外培训专项治理过程中,歙县徽城镇77名社区网格员全是老年学校骨干学员。为确保学生安全,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歙县王村镇老年学校自发成立老年人“志愿者护学岗”;歙县新溪口、街口、小川等沿江乡镇老年学校党员学员志愿当起“水上安管员”风雨无阻为中小学生进行保驾护航,深受百姓称赞与认可。据统计,全县老年学校牵头组建的乡村纠纷调解决小组28个,由老年学校学员骨干组建的“护学岗”队伍有15支。

经济发展上发力。全县各老年学校立足和美乡村建设,主动联合乡村振兴办、农业站等职能部门,面向广大老年人开展种植养殖、茶菊生产等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形成长效机制,让千家万户受益,不仅集聚人气,拉动消费,而且促进文化传承、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不少老年学校骨干学员积极示范引领,主动授课,让不少老年人在身临其境中,掌握非遗技艺和现代农业技术,发挥品牌特色,提高了生产效益。歙县老年大学与雄村镇卖花渔村老年学校共同创办老年人校外“徽派盆景实践基地”,延伸拓展花卉班课堂教学的内容,每年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来源:歙县老年大学;编发:桂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