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开放大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00:54:39
今日浏览:loading 总访问量:loading

教师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教师

开放大学何以成为“新型大学”

发布时间:2024-12-24 09:43:34 阅读:418 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开放大学何以成为“新型大学”

 

以“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等关键词为主题的新发展阶段,为开放大学未来发展孕育无限可能。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战略部署,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已走过45年办学历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开放大学,应将转型发展目标定位到“新型大学”上。

 

何为“新型大学”?第一,它必须是不同于传统大学,能够探索新模式、开创新路径的一类转型或新生的高等教育机构;第二,它应该是以举办学历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第三,它可能是物理大学和数字大学双轮驱动的大学,重构大学与社会关系,成为一所真正链接世界的大学;第四,它理应是教育主体不定化、教育资源无界化的“永远不下课、永远不放假”的大学;第五,它能够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大学。

 

基于此,开放大学应瞄准“新型大学”的办学发展愿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突破既有发展路径障碍、重塑发展新范式上下功夫,在破除体制机制制约、重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多类教育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从而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形态。唯有如此,一个“新型大学”方能成功出世。而要做好这些,开放大学更要锻造好开放办学的理念、融合发展的模式、韧性治理的能力。

 

开放办学是“新型大学”的基本理念

 

开放大学在本质上是通过集成式、数字化、系统性创新实践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办学是其成就新型大学的新特质、新使命、新形态的基本特征。开放大学应秉承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和思想的开放等办学理念,坚持“不求所有,但求发展”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的广泛合作,全方位开放,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开放大学的开放性既体现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的衔接融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协同联动,还体现在学生身份岗位的多样性、学生年龄层面的多样性。为此,开放大学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办学形式更加开放,要坚定不移地走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之路,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办学格局,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为自身发展不断拓宽新空间。开放大学要围绕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壁垒三个方面,跳出开放教育看开放教育,还要跳出教育看自身办学发展,主动打破自我循环发展的小格局,变“筑墙”为“推墙”,在开放合作中找准新增量、激活新变量、形成新动量,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上,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融合发展是“新型大学”的有效模式

 

开放大学要成为“新型大学”,需加快探索覆盖全场域、全领域的教育模式,做多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工厂,打造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新格局。为此,开放大学应围绕如何变革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如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等问题,在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教学方式、办学设施、考核评价、成果认证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实践,实现形式上协同、路径上连通、结构上融通、内容上融合,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体系。开放大学要推动多类教育协同创新,让发展形态更显融合,不仅要全方位加强与各类院校、政府机构、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等的互动,还要跨越不同教育类型的边界,建立有机联动、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开放大学要围绕探索跨界融合的发展路径、搭建教育融合的综合平台、推动学习成果的认证服务三个方面,站在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思考支撑职继融通、职普融通、普继融通的底层逻辑,有效解决学历与非学历之间的成果认证的矛盾,推动教育发展模式、育人方式的融合贯通,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

 

韧性治理是“新型大学”的重要能力

 

开放大学由于具有“开放、灵活、全纳、终身”等属性,在数智时代会面临着比其他高校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组织发展情景和治理场域。为此,开放大学要积极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坚持韧性治理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围绕社会发展形态变革而动态塑造发展目标,统筹制定办学体系重大制度建设,基于共同的发展愿景与办学目标,调动所有行动主体共同参与行动,尤其是强化对风险的预防性、全过程性,增强开放大学办学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放大学要推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让治理能力更具韧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主动改变过去那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确立的分级管理模式,把解决重大矛盾、防范化解办学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开放大学要围绕推进管理制度体系创新,重塑多元合作办学体系,构建数智赋能治理模式三个方面,围绕打造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开放大学发展共同体”之需要,聚焦分类破解当前体系办学中的弊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打造立体化、多元化办学结构,全面深化放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促进基层单位与产城共兴、与社会共荣、与时代共进。

 

作者:重庆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本文是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更开放·更融合·更韧性:一体化协同推进重庆开放教育体系高质量创新发展改革实践”(Z2241010)的阶段性成果。

转自:https://www.12371.gov.cn/Item/664273.aspx